《光榮與夢想》被專家一致肯定,重大題材創(chuàng)作被贊取得重大突破
6月17日下午,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光榮與夢想》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研討會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科研部主任黃如軍,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偉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川,原中央電視臺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博導、中國視協電視藝術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張子揚,《光明日報》文藝部執(zhí)行主任鄧凱,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邊國立,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劉淑欣,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主任李躍森等業(yè)內知名專家;《光榮與夢想》導演劉江,總制片人劉巖、王彤,制片人羅汐,發(fā)行人王濤,以及演員劉勁 、
會上,《光榮與夢想》主創(chuàng)共同分享了該劇的播出情況和創(chuàng)作歷程。與會領導、業(yè)內專家對該劇表示肯定,并從主題思想、藝術價值、現實意義、歷史價值等角度對該劇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解讀。剖析該劇作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標桿之作”的差異化之道,以及其為同一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所提供的借鑒意義。
宏大歷史+詩化敘事
創(chuàng)新思想架構洞察史詩品質
研討會上,《光榮與夢想》導演劉江介紹了該劇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基本內容。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活動”重點劇目,《光榮與夢想》以時間為軸線,充分展現了從中共一大建黨到抗美援朝戰(zhàn)爭偉大勝利,新中國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這一段錯綜復雜恢弘壯闊的歷史。35年的時間跨度,故事依托真實歷史和真實人物事跡,情節(jié)層層推進,將中國共產黨歷經的苦難與輝煌,共產黨員激情昂揚、甘于奉獻的精神面貌逐一呈現。
導演劉江表示,“用故事規(guī)律講‘黨史’”,是其創(chuàng)作的核心原則,宏大的歷史背景下,故事要講得真情實感。“見人、見詩,見細節(jié)、見沖突”則是劉江的創(chuàng)作要求,他認為故事來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堅持歷史邏輯的基礎上,遵循藝術規(guī)律,怎么去講比講什么更加重要。扮演中年
宏大的歷史背景加上“詩化”的藝術表達,主創(chuàng)者的精妙構思,讓《光榮與夢想》透露出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會專家從藝術創(chuàng)作角度表達了《光榮與夢想》的突破與拓展。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認為,《光榮與夢想》在建黨百年的電視劇創(chuàng)作中屬于一部“大”劇。其有三“大”,第一,歷史體量大。“它完整寫出中國革命史的整個歷程,對中國革命主題有了更完整地表達,同時它對歷史做了新鮮的剪裁,將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放在黨史革命中的著眼點是一個創(chuàng)舉。”第二,藝術雄心大??梢钥闯鲋鲃?chuàng)者想在這部劇中克服以往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所體現出來的遺憾和不足,“導演在故事化、新鮮度、追求詩與情三方面拿出了相當高的才華,這種想要歸納和突破的藝術追求非??少F。”第三,該劇積累的經驗、借鑒對黨史題材創(chuàng)作的思考意義大。他認為該劇在追求創(chuàng)新、提升感染力的藝術表達上,為之后的革命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鑒的經驗。
恢弘畫卷,視聽奇觀
高度還原打造極致藝術盛宴
專家們認為,《光榮與夢想》的成功不只體現在題材的稀缺性和傳達主流價值方面,也體現在表現形式、敘事手法和藝術技巧的把控上?!豆鈽s與夢想》全劇40集,共716個場景,隨著人物的成長歷程,劇組在拍攝期間輾轉橫店、延川、延安、天漠、臥牛山、長沙、崇禮、沽源、北京9地取景。劇中95%以上的場景都采用實景拍攝,視覺效果層次豐富,體現了該劇的紀實性。該劇在不同場景使用不同色調,比如國民黨場景是陰郁深沉,而共產黨場景便是陽光明媚,從視覺上給人以反差和沖擊力。同時,劇中使用了宏觀的鳥瞰鏡頭表現大規(guī)模轉移場景,比如紅軍長征等;在表現人物情緒變化時又用了諸多特寫鏡頭,對于人物的內心描寫極為細致;此外還有湘江之戰(zhàn)中采用的水下鏡頭,給觀眾帶來了近距離、沉浸式體驗。高度還原的真實場景、具有反差的色調沖擊以及多角度的鏡頭語言,讓該劇呈現出一場視覺奇觀。
此外,《光榮與夢想》用大開大合的手法呈現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場景——東征、北伐、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萬里長征,西安事變,抗日戰(zhàn)爭,東北抗聯,血戰(zhàn)湘江,孟良崮戰(zhàn)役,挺進中原,三大戰(zhàn)役,抗美援朝……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一場場戰(zhàn)火紛飛的畫面,一個個熱血激昂的人物,讓《光榮與夢想》整部劇呈現出一種紅色革命題材的史詩氣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科研部主任黃如軍贊揚了該劇將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相結合的藝術手法,表示該劇“主題鮮明,歷史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史實準確,故事性強,人物豐滿。戰(zhàn)爭場面十分宏大,在表現手法上深遠、厚重。”
原中央電視臺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視協電視藝術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張子揚認為該劇是一部全方位探索的藝術作品,不僅僅是對于詩意的探索和對于真實歷史的藝術化探索,劇中幾個大歷史事件的轉折使用了紀錄片的方式進行調度,也非常有新意。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劉淑欣認為,該劇以新鮮的、微觀的角度展開了宏大的敘事。“劇中包含了戰(zhàn)爭與愛情,包含了偉業(yè)與細節(jié),包含了浪漫與寫實,包含了過去與現在,這些對立因素統一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藝術張力。”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邊國立表示該劇不止于某種局部手法的新意,不止于詩意化紀實風格的追求,也不止于歷史大事件與人性融組形成的鮮明史詩品格享受。開闊的歷史視野,多樣的人物特點和人性觸摸,醒目的人物性格和思想對決,豐富的歷史真實和藝術虛構,精心的史詩選擇和細節(jié)融入,讓該劇擁有著龐大的藝術格局。
以人寫史,以史感人
共情表達構建黨史學習通道
一段段生動的革命歷史,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豐富生動的教科書;一個個經典的紅色故事,是淬煉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最好的營養(yǎng)劑?!豆鈽s與夢想》用共情表達構建現代觀眾與歷史之間的橋梁,不僅俘獲了年輕觀眾的心,還被專家力贊為“黨史學習的可視化教材”。專家們一致認為,以人寫史,以史感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拓展了藝術新路?!豆饷魅請蟆肺乃嚥繄?zhí)行主任鄧凱用“四點”表達了自己對于該劇的看法,即以點帶面,以情動人,以史實征服人,以細節(jié)感染人。他認為該劇用今人的視角建立了跟歷史的溝通渠道,也建立一個將革命的血與火跟革命領袖的情感并行不悖的渠道。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川認為,該劇把現代歷史劇樣式與政治報告劇樣式緊密交融起來,形成了現代歷史報告劇這一新樣式的劇目、可以簡稱“史報劇”,“這應當是當代中國電視劇發(fā)展中一次有意義的類型劇的新探索。”他認為從敘事方式來看,該劇用“略大”描細法傳達當代歷史觀,產生了從大事件中見小細節(jié),大場面中出小景色的奇特美學效果。
《光榮與夢想》以毛澤東為主視角和主線敘事,同時多線并行。圍繞毛澤東的家庭、親情、愛情,該劇用了頗多筆墨,寫他的情感是為了以此拉近他與觀眾的距離,與觀眾產生共情。而他的情感又與革命相互聯系,相互勾連,更加襯托出毛澤東人格的偉大。歷史是“結果的凝固”,藝術則是對已經遠去的歷史的激活。歷史更關注發(fā)生了什么和怎樣發(fā)生,而藝術則更關注人做了什么和為什么做?!豆鈽s與夢想》不僅僅是一段歷史的再現,更是對歷史中形形色色人物的藝術想象。在這方面,將“偉人”平凡化,是該劇的一個重要探索。
藝術歸根結底是人的藝術。觀眾看藝術中的歷史,更是被那些創(chuàng)造歷史和被歷史所創(chuàng)造的人的性格和命運所感動、所感染、所激勵,這也是《光榮與夢想》的藝術特點和追求。研討會上,專家們對該劇將人與歷史的巧妙融合表示了肯定。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偉國認為,“失去人的電視劇藝術就失去了根本,《光榮與夢想》劇中人物與事件關系的結合非常好。”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劉淑欣表示,《光榮與夢想》追求真善美的統一,歷史理性和人文關懷的統一,以核心人物毛澤東為中心的敘述視角,使得該劇在提煉光榮與夢想精神的同時,上升了其內在“靈魂”的高度。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主任李躍森認為,這部作品既是中華民族的命運史,又是革命領袖的心靈成長史。“毛澤東、周恩來這一代人的個人命運與民族命運合二為一,當國家、民族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會毫不猶豫舍己為人乃至舍生取義,這種崇高的價值追求,不僅屬于過去的時代,而且屬于所有的時代。”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大黨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蘊含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與傳承?!豆鈽s與夢想》的播出讓廣大青年直觀地了解我黨披荊斬棘的歷程,深入理解黨的優(yōu)良傳統和作風,教育引導青少年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而由該劇出品方主辦的“十城百校光影黨課”活動,也讓今天的年輕人感悟到信仰的力量,激勵他們繼續(xù)發(fā)揚革命先輩不放棄不服輸的精神,繼續(xù)堅定不移地為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